“生前预嘱”落地近1年,临终抢救为何仍依赖家属签字?
本文作者:吞吞
(相关资料图)
「母亲在里面抢救,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就在外面争执。我们不知道她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多活几天,还是希望没有痛苦地离开。」
「由于不知道母亲的想法,我们只能选择先救。她在 ICU 里坚持了很多天,再见到她时已经插满了管子,瘦骨嶙峋。」
「那样的画面让我们最终决定放手,机器撤离的那一刻,我看到虚弱的母亲在病床上长舒一口气。」
在深圳 30℃ 的星空下,北京市安理(深圳)律师事务所开了一场特别的研讨会。
时间倒回到 2022 年 6 月,深圳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
其中,新条例第七十八条规定:收到患者或其近亲属提供具备下列条件的患者生前预嘱的,医疗机构在患者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实施医疗措施,应当尊重患者生前预嘱的意思表示:有采取或者不采取插管、心肺复苏等创伤性抢救措施,使用或者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进行或者不进行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等的明确意思表示。
这是中国大陆首次将「生前预嘱」纳入法律体系。落地近一年,我们有机会掌握自己的临终选择权了吗?
成为「生命的捍卫者」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出台至今,不少律所逐步开始正式提供签订生前预嘱的服务,安理律所也是其中一家。
除了法律场所一贯的简洁、商务之外,这里还藏了一个风格迥然的小房间,墙壁呈绿色,窗外是深圳一览无余的天际线。
图源:自己拍的
房间不大,只放了四把椅子,刚好能容得下当事人、伴侣、和他们的孩子。这里就是生死讨论的起点。
第一个走进房间的是律所的合伙人李祥和他的妈妈。李祥年过半百,已经直面过至亲之人的离世,年事渐高的母亲则成了他心上飘摇的牵挂。「妈,你有没有想过,万一发生什么意外,任何医疗措施都无法治愈时,还要不要继续抢救?」
「比如,你想不想做心肺复苏、或者插管、上呼吸机?」
李祥问的这些问题,就是「生前预嘱」包含的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生前预嘱 (living will)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具有决定及表达能力时,预先对失去表达能力时想要进行的医疗救治手段的一种提前指示。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前预嘱是预立医疗指示(Advanced directives, ADs) 和预立医疗照护计划 (Advance care planning, ACP) 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前预嘱的文书中,签订者需要对是否采取心肺复苏、是否接受气管插管、是否愿意上呼吸机、是否能够使用昂贵抗生素等医疗措施做出预先的指示,当自己意识不清无法表达时可供医生与亲属参考。
「这个概念也比较新,一开始会有人问,这是遗嘱吗?是安乐死吗?」负责生前预嘱的吴依蒙律师说。
不同于安乐死,生前预嘱并非提前结束生命,而是遵循生命自然发展的规律,决定使用或不使用一些特定医疗措施的决策;当然也不同于遗嘱,遗嘱是对身后事的处理,而生前预嘱则是在生命终末时期对医疗手段的选择。
尽管《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中指出是「采取或者不采取」、「使用或者不使用」、「进行或者不进行」,但在实践过程中,吴依蒙并没有遇到过要求「采取所有措施以延长生命」的签订者。
「我签了这个,医生就不救我了吗?」这几乎是吴依蒙遇到最多的开场白。
「签署之前,我们会先解释,生前预嘱仅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使用,如果医疗手段能够挽救或治愈患者,则不会启用这份文件,不会剥夺签订者的生命权。另外,妊娠阶段也是不可以使用的。」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中说,「生命临近终点时,人们希望分享记忆、传承智慧和纪念品……他们希望按照自己的主张结束自己的故事。」
当生命终末期到来时,患者很可能已经不具备表达自己意愿的能力,只能由家属做决定。而隔着 ICU 小小的探视窗,我们很难知道躺在那里的亲人,究竟是正在与死亡负隅顽抗,还是想摆脱病痛安然离去。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迪说,在患者死后随访的过程中,有不少家属都会背负上罪恶感,「他们会问,我当时没抢救,或者当时要求拔管,是不是我杀了我的父母亲?」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医生江月(化名)回忆,曾接过一个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肺部感染、脓毒血症、ARDS 的 79 岁高龄患者,家属坚持要求做气管插管,「患者支撑了一个多月,但最后还是因为预后不好离世了。」
而生前预嘱则一定程度上把临终选择权还给了患者。签订者大多集中在两个年龄段,一类是六七十岁以上的高龄人群,本身有一些基础疾病,已经做好了直面死亡的准备;而另一类则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签订预嘱的同时希望给子女树立起生死观。
在吴依蒙的眼里,这些签订人像是「生命的捍卫者」。「大部分来签订生前预嘱的人,都是很乐观、积极向上的。他们直面生死,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好的思考,希望在生命的最后,能由自己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交到其他人的手里。」
学习有关死亡的一切
和房间的色调相称,生前预嘱的文书也呈浅浅的绿色。「以更自然和有尊严的方式离世,是对生命珍惜和热爱的表达。」从这句话往下,有关死亡的问题正式开场。
国内以往的生前预嘱大多参考「我的五个愿望」,但安理律所最终没有采用这个版本,而是分为了「生前预嘱」和「我的愿望」两份不同文件。
《我的五个愿望》文本
图源:「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
吴依蒙说,「『生前预嘱』更加聚焦于医疗决策,在当前法律框架下是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文件;而『我的愿望』则是签订人自己对于身前身后事的一些交代和嘱托。」
「我的愿望」和「生前预嘱」两份不同文本
作为一份重要的医学法律文书,其中涉及到的诸多名词,对签署方和见证方而言都陌生而遥远。从最近的 2.8 公里之外的综合医院开始,吴依蒙和团队逐步摸索着有关死亡的一切。
对于生前预嘱的使用,《深圳特区医疗条例》中规定了两个场景: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者临终时。而这两个概念在医学上并没有明确清晰的定义,具体到每个病例情况都不同,需要临床医生依实际情况把握。
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更多指的是通过医学判断,认为无论采取哪些医疗措施,都无法避免患者即将到来的死亡;而临终在时限上则更加短暂,死亡几乎近在眼前。
为何要分情况讨论?签订者们给出的答案解开了吴依蒙最初的疑惑。
「实践中发现,签订者确实在这两种情况下是有不同诉求的。有的人会觉得,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仍然还是想通过医疗干预一定程度延长自己的生命;而真正到了临终,可能就释然了。」吴依蒙说。
签订者也在这个过程里加深了对死亡和医学的理解。
在仪器嘀嘀作响的病房里度过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大多数人的认知。「如果不在医院里继续治疗,我还能带他去哪里呢?」这是病房外家属的恸哭,也是很多人悬而未解的疑问。
在这个谈论生死的小房间里,很多人第一次了解到还有其他的选项。「在签订生前预嘱的过程中,不少人其实对后面的安宁疗护非常感兴趣。他们其实会想知道,在选择不采取医疗措施之后,有什么其他可以做的。」吴依蒙说。
从疾病不可挽回到真正死亡,安宁疗护在其中做了一个衔接,让生命终点前的患者能够得到妥善的护理和安慰,尽量舒适地度过最后一段时光。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主任、安宁疗护团队负责人路桂军说,「作为安宁疗护从业者,我们一直翘首期待生前预嘱相关条款能在法律层面上有所体现,这样不至于在工作中无所适从。」
深圳的条例中将生前预嘱涉及的医疗措施分为了三大类:创伤性抢救措施、生命支持系统、原发疾病的延续性治疗。而在国外的生前预嘱体系里,通常会直接涉及到具体的诊疗操作,如美国接受患者签订的拒绝心肺复苏术(Do not resuscitate, DNR),病患预先签署,表明当他们面临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的状况时,不愿意接受心肺复苏术来延长生命。
在目前生前预嘱的文本中列举了几项具体的医疗举措,但也留下了「医疗机构确定的其他诊疗措施」的空间,法律在此做了一项兜底。
「生前预嘱」的具体内容
「为什么不列举具体的医疗措施,而是使用这些原则性的表述,我们的理解是,可能深圳立法时不想过多限制住患者自主决定的范围,当患者需要一些特殊的操作,或者未来医学发展到有了新的技术,只要落在这三个原则之内,患者依然可以根据自身想法预立生前预嘱来决定是否接受。」吴依蒙说。
开启一场艰难的对话
签订完成后,生前预嘱按签订人的需求一式多份,除律所和本人各一份之外,鼓励签订人将文件尽量展示给身边更多的人,告知他们自己做出的决定。安理律所还为签订者准备了小卡片,可以随身携带,以备突发的意外情况。
除了伴侣、子女,有时候签订者也会把预嘱遥寄给自己的兄弟姐妹,「如果我的子女到时没有听我的话,希望你能记得我的意愿。」
而这背后的隐喻是,尽管生前预嘱已经被纳入法律体系,但目前在医院的认可度和执行度并不高,家属仍然是最终的决定者。
在一些生前预嘱发展多年的国家和地区,签署后的文件会被录入医疗保健系统,每一次入院时也会提前询问患者对临终抢救的意愿。这样,接诊医生可以结合临床诊断和患者的预立指示,做出相应的决策。这不仅是医生的权利,也是医生的义务。
我国的生前预嘱还处于起步阶段,暂未有更多配合生前预嘱的其他医疗相关细则出台。当患者情况危急,无法做出意思表示时,医生只能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给家属提供建议,最终需要家属在相关文件上签字,才能进行后续的操作。
江月说,「尤其一些肿瘤患者,他们的亲属甚至是隐瞒病情的,这种情况下很难直接去询问或了解患者的真实意愿。」
吴依蒙也得到了医生同样的反馈,「我们在和医生沟通的时候,医生们都表示,即使有生前预嘱的存在,但如果没有家属的签字,他们不敢贸然行动。」
现阶段的生前预嘱,最大的意义则是开启一场家庭之间的艰难对话。中国人重视家文化,认为理想的善终应该是逝者安详、生者安宁、环境平安顺遂,所以只关注逝者诉求而不顾虑家属,这样的分歧也依然棘手。路桂军说,在病人住进安宁疗护病房之前,都要先找家庭的决策者。「我还是希望看到,当我们立生前预嘱的时候,是开了家庭会议,是家庭共同决策之后立下的预嘱。」
春寒料峭的某一天,相瑛走进了这间屋子,她平静地告诉律师,「如果这一天到来,我不希望我的身上插满管子,我想留在熟悉的家里,身边有我爱的人陪伴。」
「如果能在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我和这个世界挥手告别,那有多好。」
相瑛的身边,二十出头的女儿此时已经泣不成声,母亲和死亡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对她来说是从未想过,也难以想象的画面。
相瑛只是温柔地看着她的孩子,「我为什么要带你来,是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能互相珍惜这段缘分,在最后的时刻到来前,过好我们的生活。」
文中李祥、江月、相瑛为化名
标签:
推荐文章
- 蓄势聚力,共启美好|6月17-19日,CHCC2023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邀您共赴成都!
- CHCC2023邀请函 | 6月17-19日,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相约成都,共创美好医院
- 山特全方位电源解决方案,护航生物制药行业“成长生命线”
- 工业级无人机亮相第七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
-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
-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
-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
-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
-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3+”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绿色”路
- 绥化全域低风险!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
-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
- 走近网瘾少年们: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
- “双减”后首个长假:亲子游、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
-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
- 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重装空投“兵专家”
- 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
- 中国故事丨“沉浸式”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双减”出台两个月,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
-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 且看新疆展新颜
- 天山脚下,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
- 160万骑手疑似“被个体户”?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 网游新政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战场”在哪?
- “辱华车贴”商家及客服被行拘,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
-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
- 面对婚姻,“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
-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
-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 从1.3万元降到700元,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玄机”
-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
-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你们自己学习要好,就可以做很多事儿
- 报告显示:这个国庆假期,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
-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
-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
- 云南保山:170公里边境线,4000余人日夜值守
-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
-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
- 神经科学“罗塞塔石碑”来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
-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
-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
- 这场红色故事“云比拼”,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
-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
-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返)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
-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国庆5.15亿人次出游,你咋过的?
-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百闻不如一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
- 看,生机勃勃的中国
-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03亿人次
-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
-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
-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1万人次
-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至6℃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 公安部交管局: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5位交警辅警牺牲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
- “数说”杭州无障碍改造:触摸城市“爱的厚度”
-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
- 新疆伊犁州: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
-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41亿元
-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
-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
-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洋茶人“云上”喫茶 传播中国茶“味道”
-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 直径2米“面气球”亮相 山西首届“寿阳味道”美食大赛启幕
-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
-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海上花园”
-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
-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
-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
-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数字改变“关键小事”
- 水能载物亦能“生金”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
-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一身雨衣、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
-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
-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
-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 从进“培训班”到看《长津湖》
-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
-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有惊无险”
X 关闭
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