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经济重新“卷”起来:天天播报
4月16日,北京、上海、武汉等多地马拉松赛事开跑。而在上周末15日、16日两天 ,就有近30场赛事举办。在多个城市纷纷宣布“重启”马拉松赛事的同时,马拉松经济估值也水涨船高。从体育运动用品到旅游文化消费,多家企业也紧抓“马拉松热”,打响了品牌营销“发令枪”。随着赛事回归,马拉松经济也日渐回暖,各个城市正在借助马拉松赛事“秀肌肉”。
赛事活跃
“跑完今天的北京半马,我今年已经跑了三场马拉松了,4月30日我还要去保定参赛,5、6月也都各安排了一场马拉松。”资深热血跑者小卫从2015年跑马至今,八年来一共跑了5000公里。
(资料图)
按照尼尔森报告数据划分,小卫属于核心跑者,平均每月跑量50-200公里,或平均每周跑步3-4天;而休闲跑者和痴狂跑者则分别平均月跑量为50公里以下、平均月跑量达200公里以上。
像小卫这样的马拉松爱好者不在少数,马拉松赛事也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举办。《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备案的路跑赛事达133场。
仅4月16日这一天,2023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上海半程马拉松、2023武汉马拉松、2023郑开马拉松、2023南京江岛半程马拉松、2023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赛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扬州站)、2023悦达起亚·SK新能源盐城马拉松暨大运河马拉松系列赛(盐城站)、重庆长嘉汇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跑。其中,北京、武汉、江苏扬州等地马拉松赛事均有超过2万名选手参赛。
从1981年至今,马拉松已经从专业运动员比赛破圈,逐渐发展为“全民运动”。短短40年,参赛人数也增长了232倍。2019年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总参赛规模增长了433万人,增长2.9倍。2018年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赛事总参赛规模为583万人,有285个地级城市举办了规模路跑赛事,路跑运动在中国城市的覆盖率达到85.33%。
纵观全球,世界田联公布得到其认证的2023年马拉松赛事,总场次达到了238场。其中,中国赛事多达67场,高居全球第一。
在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副秘书长郭彬看来,近期马拉松赛事不断增多,不仅活跃了当前的竞赛表演活动和体育消费市场,更为城市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刺激了其他产业和领域的发展。
吸金力强
“全马是42.195公里,半马是21.0975公里,无论是参加半马还是全马,一年参加十几场比赛,连上车票、装备之类的费用,差不多要花3万-5万元。”小卫回想到。
阿明有着超过十年的跑龄,他说:“周围有些跑友喜欢去国外参加马拉松比赛,花费颇高,以刚刚结束的东京马拉松为例,机票需要花费1万元,报名费1000元,日程基本都是四天起,一趟下来怎么也得花个2万-3万元。”
去外地参赛,对于马拉松选手已经习以为常。在国内各大马拉松赛事中,本地选手和外地选手几乎各占一半。据武汉马拉松赛事总监包波介绍,在武汉马拉松中,本市参赛选手比例在35%-40%,外地约60%;湖北省参赛选手占45%左右,外省55%。这就意味着,选手除了要花费报名费,还会在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进行消费,从而间接带动举办地的经济发展。
有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跑者平均每人花费超1.1万元,其中包含日常训练的装备、服饰、营养品等花销。在衍生旅游方面,50%的跑者有外地参赛的经历,过去一年平均花费为4598.84元。外地参赛的跑者,71%会品尝当地美食、特色小吃,64%会在当地旅游观光。
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马拉松经济的复苏对体育用品行业、健身和休闲行业、旅游和住宿行业、餐饮和酒店行业直接带来促进效果,对广告行业、文体表演、保健品食品和软件服务行业等是间接带动。总之,马拉松经济对于提振消费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由于举办马拉松赛事对城市带动的经济价值多达数亿元,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其看作一张“城市名片”。以厦门马拉松为例,《2021年厦门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厦马自开始举办以来,参赛人数已超72万人次,带来的综合经济效益累积达44.9亿元,品牌价值累积达22.93亿元。
重庆也从近几年的马拉松赛事中获益。2017年,重马比赛带动了12.5万人次到南岸旅游,南岸区酒店入住率达95%,带动消费超2.5亿元;2018年直接拉动重庆旅游消费5.8亿元;2023年,重马吸引了来自全球347个城市3万人参赛,其中外省市跑友占比高达81%。赛事期间,主办方还推出2023重马国际消费节,联动100余家火锅品牌向跑友推出优惠活动,在打造马拉松赛事的同时,推动当地火锅美食等方面发展。
北京博睿创维体育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宜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称:“马拉松的复苏给很多城市带来了活力,也让体育带动的消费正在向疫情前复苏。借助这些优势,我们在整合营销服务业务中涉及的马拉松项目也开始启动。如今,博睿体育也正在规划一些新的跑步赛事,在立意和创新上将融入文化、科技、娱乐等元素,吸纳广泛的人群参加跑步。”
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马拉松赛事回暖激活了其上下游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食品饮料、可穿戴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都起到了直接促进作用。”
在张庆身边就有做奖牌生意的朋友。“他们不仅为赛事提供奖牌,还做奖牌架、奖牌的艺术陈列等,这些看似很小的生意,伴随赛事回暖,也迎来了新的生意机会。”张庆说道。
今年2月,博主@韩叙HanXu曾透露,“Keep仅靠卖奖牌就入账5个亿”。尽管这个数据最后被Keep否认,但不可否认的是,马拉松经济回温已是事实。
营销“内卷”
马拉松赛事也是各大品牌体育营销的重头戏之一。
在2022年9月的柏林马拉松上,李宁签约运动员德迈·塔杜·阿巴特(Deme Tadu Abate)脚踏李宁飞电3 ULTRA,最终以2小时06分28秒的成绩获得男子组第三名。在今年3月的2023无锡马拉松中,李宁顶级竞速跑鞋飞电3 ULTRA助力运动员埃诺克(Enock ONCHARI)以2小时7分19秒打破赛会记录并获得男子组全程冠军,李宁飞电3 CHALLENGER也助力签约运动员宗庆华勇夺男子半程比赛冠军。
对此,李宁方面表示:“作为专业运动品牌,李宁长期深耕专业跑步领域,已经搭建起完整跑鞋矩阵。”
安踏也不甘示弱。据安踏相关负责人介绍,Philimon Kipchumba脚踩安踏“前掌之王”C10 PRO,以2小时08分04秒的成绩问鼎2023厦马冠军。
特步则在本次北京半马中又一次揽下男女冠军,冠军跑鞋160X 3.0 PRO助力了男子前三。数据显示,从2007年赞助第一场马拉松到现在,特步累计赞助马拉松赛事和活动超过1000场。受益马拉松赛事,2022年特步主品牌收入达到111.2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5.9%,其中跑鞋贡献了主要销量。
除了体育品牌“内卷”,马拉松赛事还吸引了不少食品、饮料企业的青睐。例如今年武汉马拉松就得到了怡宝、中百罗森等超过20家企业赞助,其中还不乏半秋山、仟吉和精武路第一家鸭脖等武汉本土品牌。
金融机构亦积极支持马拉松相关赛事。据了解,华夏基金赞助了北京半程马拉松,浦发银行赞助了上海半程马拉松,2023武汉马拉松则是由中国银行赞助支持。
赛事两极化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马拉松赛事会出现两极分化。”包波说,有的比赛缺乏补助资金、招商不利,导致办赛水平下降,吸引力越来越低,会被逐渐淘汰。
这就不得不提到“马拉松周期”。在经济学上,“马拉松周期”一般被解释为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体育消费的黄金时期。
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进入快车道,全国各地举办的路跑以及越野赛事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也正是这一年,我国人均GDP突破了5000美元。
赛事蜂拥而至之时,部分项目盈利模式不清晰,需要依靠地方政府补贴进行输血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按照国际公认规律,一项马拉松赛事,通常需要8-9年才具备完备的自我造血能力。
产业起步较晚,马拉松赛事收入来源仍主要集中在政府补助、报名费、赞助商赞助等方面。业内人士称,中国田协马拉松赛事成本一般都在200万元以上,而微型商业跑赛事则需几万元。如果赛事规模较大、长度较长,政府部门一般会补贴100万-200万元,也有一些小微赛事主要靠政府补贴。
小微赛事由于成本低,暴露出部分赛事运营公司管理不够规范。2021年白银景泰“5·22”黄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赛引发的安全事件,就为赛事服务敲响了警钟。
不过,赛事两极分化并非坏事。“对于马拉松的发展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现象,通过良性循环,既可以保证安全又达到全民健身的效果。”包波称。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认为,关联度高的大品牌可以对知名度高的城市马拉松比赛进行冠名,赞助或者其他事件营销方式介入,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预算不多的品牌,如果关联度较高,也可以借助一些城市赛事,开展相应的线上内容营销活动。
张新原建议,各地方承接承办马拉松赛事时,争取实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和马拉松经济的融合发展,更好展示地方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此外,马拉松赛事还应推广和引入科技元素,大力发展智能体育和智能马拉松。北京商报记者 白杨
翻译
搜索
复制
标签:
推荐文章
- 蓄势聚力,共启美好|6月17-19日,CHCC2023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邀您共赴成都!
- CHCC2023邀请函 | 6月17-19日,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相约成都,共创美好医院
- 山特全方位电源解决方案,护航生物制药行业“成长生命线”
- 工业级无人机亮相第七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
-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
-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
-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
-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
-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3+”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绿色”路
- 绥化全域低风险!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
-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
- 走近网瘾少年们: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
- “双减”后首个长假:亲子游、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
-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
- 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重装空投“兵专家”
- 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
- 中国故事丨“沉浸式”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双减”出台两个月,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
-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 且看新疆展新颜
- 天山脚下,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
- 160万骑手疑似“被个体户”?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 网游新政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战场”在哪?
- “辱华车贴”商家及客服被行拘,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
-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
- 面对婚姻,“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
-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
-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 从1.3万元降到700元,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玄机”
-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
-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你们自己学习要好,就可以做很多事儿
- 报告显示:这个国庆假期,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
-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
-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
- 云南保山:170公里边境线,4000余人日夜值守
-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
-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
- 神经科学“罗塞塔石碑”来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
-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
-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
- 这场红色故事“云比拼”,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
-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
-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返)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
-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国庆5.15亿人次出游,你咋过的?
-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百闻不如一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
- 看,生机勃勃的中国
-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03亿人次
-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
-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
-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1万人次
-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至6℃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 公安部交管局: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5位交警辅警牺牲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
- “数说”杭州无障碍改造:触摸城市“爱的厚度”
-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
- 新疆伊犁州: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
-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41亿元
-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
-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
-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洋茶人“云上”喫茶 传播中国茶“味道”
-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 直径2米“面气球”亮相 山西首届“寿阳味道”美食大赛启幕
-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
-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海上花园”
-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
-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
-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
-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数字改变“关键小事”
- 水能载物亦能“生金”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
-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一身雨衣、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
-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
-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
-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 从进“培训班”到看《长津湖》
- 安徽黄山国庆假期迎客12万余人 旅游市场稳步复苏
- 山西解除持续近90小时的暴雨四级应急响应
- 科学拦峰错峰削峰 嘉陵江洪水过境重庆中心城区“有惊无险”
X 关闭
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