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龙头“牧原股份”,成功渡劫!
#雪球星计划#
在分析牧原股份之前,先说一个行业问题。
一、产业链
这几年有很多关于养猪企业进入饲料行业以及饲料企业进入养猪行业的争论,其实这没什么好争的,逻辑不一样。
(相关资料图)
先从表面逻辑来看。
养猪企业做饲料,是为了一定程度降低成本。
其实也低不了多少,因为饲料的利润非常低,如果产能不够大,自己生产饲料的成本不一定就比购买要便宜。
饲料企业去养猪,当然是希望有一个第二增长曲线。
但是遇到前两年这种行情,那就悲剧了。
如果从深层逻辑来看。
养猪企业做饲料,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自己生产就比购买便宜,而是“自动化喂养”技术的需要。
比如牧原股份,早就完成了自动化喂养,现在处于研发“智能化喂养”阶段。
公司已经与华为、科大讯飞等高科技公司合作,并且共同出钱、出人成立新公司,针对养殖行业研发智能化系统。
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智能化喂养,这个小猪断奶后,进入常规饲料喂养阶段,一直到出栏。
这个过程中,猪的体型、食量、营养需求是动态变化的。
小猪仔和长大后的猪当然吃得不一样,以往都是人工干预选择饲料喂养。
在智能化喂养系统下,可以自动检测猪的身体数据,从而得出喂养参数,食量多少、蛋白质多少、维生素多少等等。
那么对于饲料本身来说,自己生产就可以很方便的进行定制和控制,自己家的猪适合吃什么,自己最清楚,别人家生产的,不一定就是最合适的。
这样是众多养猪企业生产的饲料主要是供自己使用的原因,即便是合作养殖户,有些也不会强制他们必须使用本公司饲料。
一个是没必要,二个是饲料本身利润就很薄。
其实效果也好不到哪去,去年该亏的时候也要亏。
但是食品行业不一样,首先比较稳定,然后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器。
自己做饲料,自己养猪,自己屠宰,自己深加工,一条龙服务。
行情好的时候,商品猪就可以多卖一点,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多做点食品,保质期也不是问题。
不管是预制食品还是消费零食,都是一个很好的蓄水池。
尤其是预制食品,我之前分析食品行业的时候也提过,未来市场空间会很大。
现在的人越来越懒,这是不可逆的,只是现阶段还有很多问题没解决而已,比如口味、成本等等。
所以你看这两个扩张方式完全不在一条线上,没有可比性。
如果从猪肉整个产业链来说,有下面几个关键环节。
母猪育种,猪仔,疫苗药物,养殖,饲料,屠宰,商品猪渠道,深加工,零售。
育种的利润是最高的,饲料的利润是最低的,零售的利润又比较高。
比如温氏股份的转型就很明显,未来的计划是“二八比例”。
也就是未来自己消耗20%的商品猪,用来深加工,80%活猪常规出售。
现在牧原股份已经布局完前半段,接下来的战略就是后半段。
以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现阶段,各企业还是以自己的传统主业为核心,牧原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表现。
二、公司
关注牧原的朋友,应该知道6月份的“牧原开放日”。
最大的看点是下面这张图。
这是董事长“秦英林”提出来的行业共性问题。
平均每两个人一年要吃一头猪。
成本控制从四个方面入手,饲料浪费方面可降成本37元/头,种猪方面可降成本107元/头,健康管理方面可降成本327元/头,养猪方面可降成本229元/头。
降600元什么概念?
牧原股份2022年销售商品猪5530万头,不算仔猪和种猪,如果真能每头猪多赚600元,意味着332亿的利润,非常恐怖。
这两年牧原成本下降是取得了成绩的。
我统计了一下近几年的商品猪成本,对比来看如上图所示很直观。
整个行业大概都是这个节奏,因为“非瘟”之后大家都使劲扩产。
牧原是最疯狂的,当年停下所有在建工程,把所有精力和资源都投入“猪舍”的打造和升级。
固定资产直线上升。
如上图所示,2018年牧原总资产才298亿,2019年大增至529亿,2020年直接翻倍到1226亿,2021年再次增长到1773亿。
意味着需要大额举债才能完成这些工程的建设。
所以2021年的资产负债率创历史新高,达到61.3%,上一次接近这个水平还是10年前。
下面我再放一张“固定资产”的趋势图。
如上图所示,不看下面那四个小字,是不是以为和上面那张总资产图重复了?
是的,2018年牧原的固定资产才136亿,2019年增长到189亿,2020年翻倍到585亿,2021年大增至996亿。
规模扩大如此之快,养猪又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数量自然免不了大幅度增长。
这么多新员工,一定会有个问题,那就是工作不熟悉,效率低下。
要知道扩招10万人,光是管理岗位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而且总部下面的组织架构必然大幅度增多,运营效率降低不可避免。
比如以前牧原主要是分两级,总部直接管理子公司。
后来人多了,子公司数量也多了,就在中间设了一个“大区”,分为三级。
规模扩大意味着养猪数量大幅度增加,养猪所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和服务,突然上好几级,控制起来是非常难的。
当然没有员工素质这个指标,但是员工素质直接决定了“PSY”这个指标。
PSY指的是每头母猪每年能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
翻译成白话,一头母猪一年内贡献了多少头断奶成功的小猪。
为什么这个指标很重要,并且与员工素质挂钩?
上了岁数以前在老家养过猪的可能知道,平时给猪喂食,没什么技术含量,猪长大后皮糙肉厚不出意外的话,存活率也比较高。
但是小猪不一样,从怀孕到出生到喂奶,再到断奶,这个过程是有技术含量的,而且存活率是最低的。
如果是家庭喂养或者小规模,低于20还说得过去,但是大规模标准化养殖,这个效率肯定低了。
现在牧原经过两年时间的培训,员工素质总算提上去了,PSY已经上升到28左右,未来随着育种技术和断奶技术的提高,还会上升。
种猪真的成为了标准的生育机器,不发情打一针也要发情。
如上图所示,由于扩张速度太快,负债也是连爬两个台阶。
这一年也是全养猪行业的高光时刻,大家纷纷扩产,固定资产投入超过3000亿,非常夸张。
到2021年,牧原利润已经恶化,只赚了76亿。
“秦英林”按下暂停键,但是按得有点心不甘情不愿,只是停止了人员数量扩张。
工程建设并没有停下来,所以这一年负债再度增加522亿。
无奈之下,“秦英林”只能继续按暂停,否则很快就会现金流断裂。
但是2021年上半年,都是不甘心的,都还在纠结犹豫。
直到三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现金已不足50亿,猪肉行情也带来了深深的危机感。
同时发行95.5亿的可转债,牧原总算有惊无险的度过资金链危险期,这也是资产负债率达到61.3%的原因。
回顾一下2022年的情况,如果没有按下暂停键,如果没有那笔可转债和60亿的定向增发,会很难受。
也正是因为经历现金流这么惊险的过山车,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让牧原2022年在销售战略上,选择了以现金流为主的方式。
于是就有了下图的表现。
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借钱,2022年的中报资产负债率算是真正创历史新高,达到66.5%。
不过好处是现金流果然没出问题,虽然也有点紧张,好歹比2021年的时候好多了。
当然大股东慷慨借钱和银行的鼎力相助,是关键原因。
2022年下半年情况逐渐好转,主要是账上又开始有钱了。
上图是近几年的季度现金流情况,标准微笑曲线。
不过这一次没有贸然开工,先是组建了一个审查团,挨个统计未完工的所有工程。
然后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估和规划,按已建设程度和重要程度,分成三六九等。
选择了一小部分等级最高的工程,开始恢复建设,毕竟产能离一亿头猪还远着呢。。
到去年下半年,猪肉行情变好,钱袋子鼓起来,基本上未完工项目全都复工了。
以上是牧原股份近几年基本盘变化情况,下面从具体业绩角度补充一些数据。
下次再分析牧原股份,会从那“600元成本空间”去深挖技术层面的东西,包括大量数据统计对比,会比较枯燥,本文先让大家有个基本概念。
三、业绩
牧原的股价,从2021年的高位腰斩之后,就处于平台区间波动整理阶段。
那么,当前随着大盘的走强,是反弹还是反转呢?
这个,我们得从基本面开始说起。
从下面这个数据图示可以看出,非瘟事件后,直接把拥有种猪优势的牧原股份的业绩,拉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显,就是大幅度扩张对于公司现金流的管理,是个非常大的考验。
前面我们单独讲了现金流和工程建设,下面结合资本开支一起来看。
猪养殖为主的强周期行业,尤其是在逆周期的时候,虽然牧原股份获得了逆势扩张的机会,但是对于现金流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们把上年这个现金流量图和下面这个负债结构图对比:
就一目了然了,即便是不喜欢看财报的朋友也能够看出来。
公司的巨大的资本开支对现金流的消耗,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净负债率的提升。
也就是说,尽管公司账面上赚了很多钱,但是要维持扩张和降低成本,就需要持续的投入,然后赚的钱,又投进去了。
平时分析公司的时候,都会回顾年报和最近一期报告的数据,然后承上启下分析。
但是二师兄的波动实在是太大的,因此看历史业绩意义不大,我主要从当前的一些情况来说。
2023年7月14日,公司发布2023半年度业绩预告:2023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5.50亿元-32.50亿元,同比减亏(去年同期为亏损66.84亿元)。
具体看,牧原上半年出栏生猪3026.5万头(商品猪/仔猪/种猪2907.7/109.0/9.7万头),同降3%。
第二季度出栏生猪1642.0万头(商品猪/仔猪/种猪1570.2/67.2/4.6万头),同降6%。
如果按照公司的业绩预告中枢计算,估算公司第二季度商品猪完全成本在15块钱每公斤左右,相比第一季度的15.5元/公斤,稍微下降了一些。
虽然降得不多,但是牧原的成本优势,依然是继续位居行业优秀水平。
商品猪出栏557.6万头,收入92亿,亏损继续收窄,已经不到5亿。
四、总结
牧原成本持续下降主要得益于生产成绩明显改善,近一年多来,公司在生猪健康管理、疫病净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程成活率由去年同期约80%提升至目前约87%。
育肥阶段料肉比由去年同期约3.0下降至目前2.9以下。
目前,公司优秀区域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4元/kg以内,随着原材料价格回落及养殖成绩持续改善,年底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4元/kg以内,我觉得是大概率事情。
最近几年,随着牧原、温氏和新希望等公司市占率的持续提升,集中养殖的规模有所提升,但是整体依然不高。
在猪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养殖户上半年去产能幅度较大,部分规模企业的产能也有所下降。
成本方面,得益于公司在生猪健康管理、疫病净化等方面的显著成效,现金成本低于目前14元左右的猪价。
扭亏为盈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产能方面,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能繁母猪存栏为303.2万头,相较年初仍然有所增长。
因此,如果是习惯于逆周期投资的朋友,在整个行业处于比较困难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机会。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的龙头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猪肉# #养殖# $牧原股份(SZ002714)$ @今日话题
标签:
推荐文章
- 一起向未来,共创美好医院 | 第二十四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CHCC2023)于成都隆重开幕!
- 盛会再启,聚势成都!6月17日,CHCC2023第二十四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即将隆重启幕!
- 全球医院建设行业风向标盛会CHCC2023即将开幕,五大亮点不容错过!
- 蓄势聚力,共启美好|6月17-19日,CHCC2023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邀您共赴成都!
- CHCC2023邀请函 | 6月17-19日,第24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相约成都,共创美好医院
- 山特全方位电源解决方案,护航生物制药行业“成长生命线”
- 工业级无人机亮相第七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
- 研究人员最新发现 单个细胞可同时处理成百上千个信号
- 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 创新升级模拟训练器材
- 长期暴露在光照下性能退化 科学家发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最大缺陷
- 宁夏启动双百科技支撑行动 构建高水平产业创新体系
-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 毕业学员综合战术演习现地备课工作圆满完成
- 国内首颗以茶叶冠名遥感卫星 安溪铁观音一号发射成功
- 区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四川屏山以“3+”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 激发创新动能促进产业发展 无锡滨湖走出产业转型“绿色”路
- 绥化全域低风险!黑龙江绥化北林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
- 走访抗美援朝纪念馆:长津湖的寒冷,与战斗一样残酷
- 节后第一天北京白天晴或多云利于出行 夜间起秋雨或再上线
- 走近网瘾少年们:他们沉迷网络的病根何在?
- “双减”后首个长假:亲子游、研学游需求集中释放
- 获2021年诺奖的蛋白,结构由中国学者率先解析
- 他从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重装空投“兵专家”
- 升旗、巡岛、护航标、写日志,他们一生守护一座岛
- 中国故事丨“沉浸式”盘点今年的教育好声音!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双减”出台两个月,组合拳如何直击减负难点?
- 《山海情》里“凌教授”的巨菌草丰收啦
- 且看新疆展新颜
- 天山脚下,触摸丝路发展新脉动
- 160万骑手疑似“被个体户”?平台不能当甩手掌柜
- 网游新政下,未成年人防沉迷的“主战场”在哪?
- “辱华车贴”商家及客服被行拘,处罚要不放过每一环
- 沙害是自然界的恶魔,而他是荒沙碱滩的征服者
- 面对婚姻,“互联网世代”的年轻人在忧虑什么?
- IP类城市缘何吸引力强?玩法创新带动游客年轻化
- 国庆主题花坛持续展摆至重阳节
- 都市小资还是潮流乐享?花草茶市场呈爆发性增长
- 从1.3万元降到700元,起诉书揭秘心脏支架“玄机”
- 北京国庆7天接待游客超861万人次 冬奥线路受青睐
- 陈毅元帅长子忆父亲叮嘱:你们自己学习要好,就可以做很多事儿
- 报告显示:这个国庆假期,粤川浙桂赣旅游热度最高
- 中国科技人才大数据:广东总量第一,“北上”这类人才多
- 嘉陵江出现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
- 全国模范法官周淑琴:为乡村群众点燃法治明灯
- 线上教学模式被盯上,网络付费刷课形成灰色产业链
- 云南保山:170公里边境线,4000余人日夜值守
- 警方查处故宫周边各类违法人员12人
- 农业农村部:确保秋粮丰收到手、明年夏季粮油播种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 海南海口三港预计停运将持续到10日白天
- 多地网友投诉遭遇旅游消费骗局,呼吁有关部门严查乱象
- 神经科学“罗塞塔石碑”来了:迄今为止最完整的大脑细胞图谱
- 汾河新绛段发生决口
- 陕西支援14省份采暖季保供用煤3900万吨
- 这场红色故事“云比拼”,穿越时空为我们指引方向
- 受琼州海峡封航影响 10月7日、8日进出海南岛旅客列车停运
- 辽宁省工信厅发布10月8日电力缺口橙色预警
- 广州10月8日至20日对所有从省外来(返)穗人员实施核酸检测
- 假期怎么过得这么快?国庆5.15亿人次出游,你咋过的?
- 国庆假期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安全平稳有序
- 哈尔滨市南岗区爱达88小区将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 新疆霍尔果斯市2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为德尔塔变异株
- 百闻不如一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参访新疆
- 看,生机勃勃的中国
- 国庆假期中国预计发送旅客4.03亿人次
- 新疆兵团可克达拉市:195名密接者已全部隔离医学观察
- 山西平遥消防4天29次救援:拖着腿走路也要完成任务
- 国庆假期北京接待游客861.1万人次
- 冷空气自西向东影响中国大部地区 气温将下降4℃至6℃
-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发生4.3级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 国庆假期中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
- 公安部交管局:国庆假期日均出动警力18万余人次,5位交警辅警牺牲
- 受南海热带低压影响广东将暂别高温天气
- “数说”杭州无障碍改造:触摸城市“爱的厚度”
- 新疆霍尔果斯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属德尔塔变异株 未发现高度同源的基因组序列
- 新疆伊犁州:妥善做好滞留旅客安置返回工作
- 国庆假期广西累计接待游客逾3611万人次 实现旅游消费272.41亿元
- 2021年MAGIC3上海市青少年三对三超级篮球赛落幕
- 新疆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1名无症状感染者为餐饮从业人员
- 哥伦比亚遇上广州:洋茶人“云上”喫茶 传播中国茶“味道”
- 厦门同安区四区域调整为低风险 全市无中高风险地区
- 直径2米“面气球”亮相 山西首届“寿阳味道”美食大赛启幕
- 世界第一埋深高速公路隧道大峡谷隧道出口端斜井掘进完成
- 浙南沿海村村发展有妙招 搭乘共富快车打造“海上花园”
- 新疆霍尔果斯两例无症状感染者新冠病毒均属德尔塔变异株
- 南沙港铁路国庆假期不停工 力争今年年底开通
- 添加陌生人为好友 内蒙古两女子被骗126万
- 中国国庆假期出行热:数字改变“关键小事”
- 水能载物亦能“生金” 浙江遂昌山村以水为媒奔共富
- 铁路人国庆雨中巡查排险记:一身雨衣、一把铁锹保安全畅通
- 铁路迎返程高峰 西安局集团公司加开79趟高铁列车
- 受热带低压影响 琼州海峡北岸等待过海车辆排长龙
- 哈尔滨市学校有序恢复线下教学
- 哈尔滨一地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
- 从进“培训班”到看《长津湖》
X 关闭
资讯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