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行业动态 >  > 正文

"音乐教母"谷建芬:80岁丧夫丧女,那英毛阿敏让年迈的她老有所依 全球热文

时间 :2023-04-07 14:05:05   来源 : 海鸟与娱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她被誉为“中国歌坛的一面旗帜”,她说: “我要将一生都奉献给音乐。”

她曾写下过《烛光里的妈妈》、《滚滚长江东逝水》、《妈妈的吻》、《歌声与微笑》、《今天是你的生日》等诸多经典作品。

她就是被称为“音乐教母”的著名作曲家,谷建芬。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她这一生的命运却极为坎坷,年轻时饱受周围人的冷眼与歧视,晚年又接连失去丈夫和女儿。

幸好她还有几位仁义孝顺的徒弟, 毛阿敏、那英 等人都愿意陪伴在年迈的她身边……

01、

1935年,谷建芬出生在日本大阪。

1941年,6岁的她跟随母亲一起乘上了回国的轮船。

在船上天真的问母亲,我们要去哪?

母亲目光坚定地跟她说:“我们要回家。”

当时她还不明白,母亲口中的“回家”究竟是何含义,父母带她定居在了辽宁大连。

对于年幼的她而言,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从前父母口中经常会念叨这两句诗词,如今他们终于回到了这片热爱的土地上,回到了家乡。

刚刚回国的她一切都非常不适应,经常会哭泣,思念自己以前的住处和同学好友们。

好在,每每伤心难过时,都有音乐与她作伴。

她从小就展现出了音乐的天赋,父母也怕埋没了她的才华,一直对她学习音乐大力支持,甚至不惜花费巨资为她购买了一架钢琴。

“歌声带给我的东西是那么美好,但有时又觉得歌声带了我一种说不出的悲伤。”

音乐于她而言,仿佛就是她的灵魂,是她与生俱来的必不可少的一样重要事物。

15岁那年,她就考上了文工团,担任起了钢琴伴奏,那时的她才华横溢出众,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次年,她进入到东北音专继续深造,自此开始了学习作曲的道路。

当时教授她的,是两位著名的音乐从业者。

一位是老一辈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霍存慧。

曾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的秦咏诚,就是霍老最得意的门生之一;

另一位则是谱写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著名女作曲家、钢琴演奏家,寄明。

霍存慧与寄明

有这样两位名师指导,再加上她的音乐才华,令她进步飞速,成为了众人眼中的“天之娇女”。

1955年,20岁的她被分配到了中央歌舞团,专程为团里自己的舞蹈进行音乐创作。

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爱国之心。

当时的她第一次来北京,就像所有第一次到北京的人一样,她也非常想要去著名的天安门看一看。

没想到刚刚踏上北京的她,正赶上了那年的国庆节。

她和20多名同行的伙伴一起,涌入了热闹的人群中,大家一起在天安门的广场上,欢度了那夜的狂欢活动。

也是在那夜之后,她体内属于祖国的血液真正苏醒,她满含热泪,暗暗决定,一定要为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才华。

自此之后她开始了潜心创作,也写了许多动听的乐曲。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歌词没有旋律,就像是没有灵魂的口水话。”

她在心中发誓,一定要为祖国写出一首拥有灵魂的传世歌曲。

只是这个心愿还未实现,她就先迎来了人生的低谷。

随着环境的变化,一切都进入了凛冽的寒冬。

她出生日本的事情,也成为大家排挤嘲讽她的原因。

幸好在众人嘲笑挖苦她时,有一个男人一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始终都陪伴她,守护她。

“不管别人如何对待你,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绝不变心。”

劳作三年,她与丈夫终于修成了正果,上面看在邢波的面子上,特批了二人几日假期。

令她们可以顺利的办理了结婚证明,之后不久,她接连生下两个女儿。

那段时间,丈夫与女儿给了她无限的力量与勇气。

“一夜的春风就把所有的事,都吹散了。”

1978年,42岁的她,才终于迎来了春天。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 “真正的青春时期到来,自己艺术创作的青春期真正的到来。”

02、

那时,她得到了一个去往国外学习交流的机会。

于是和丈夫商议后,她去往拉丁美洲,开启了长达一百多天的探索与走访。

她发现那里的音乐具有非常多的形式,融合了许多民族和乐器的特色,获得了极具独创性的新式音乐。

而且这种音乐被当地居民吸收得非常好,已经成为了那里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这令她极为震撼,并且深受启发,她认为,音乐就应该这样接地气,好的歌曲应该是可以让普通民众们都朗朗上口,相互传唱的。

于是回国后的她,转变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想要写出通俗易懂的歌曲来。

她认为所有的东西都不能凭空想象,一定要亲自出去听,出去看,要亲自走遍大江南北将那些东西凑集回来。

为了采风,她带着一个小录音机,从南方跑到北京,去往大大小小无数的城市。

1980年,她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首名为《八十年代新一辈》的词。

这首词题材新颖,朗朗上口,结构清晰,令她眼前一亮。

这不正是自己想要寻找的东西嘛。

很快,她就将这首词谱写成曲,成为了著名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首歌曲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传唱至全国,并在大众中迅速普及开来,深受百姓们的欢迎。

她说:“我写的歌,不是用来赚钱的,而是唱给百姓听的。”

1983年,一首《春之歌》,由李谷一在春晚的舞台上传唱。

祖国成立40周年时,她专程作了一首《今天是你的生日》,由“歌后”韦唯传唱响彻大地。

当年的春晚,由她作曲的《歌声与微笑》再度回响在全国人民的耳中。

韦唯

这几年中,她还先后写了《海滩的石子》、《妈妈的吻》、《采蘑菇的小姑娘》等儿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

她曾说:“我还有许多好作品都压在手里。”

也有许多人想要买下来,她都没有被利益所诱惑,她觉得对方并不适合这些歌,买了又有什么用呢。

她只想等有了合适的机会,再将这些歌拿出来,奉献给祖国,奉献给大众。

03、

1984年,49岁的她创办了“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

“我不是为了挣钱,我要找到一批会唱歌的好苗子,将他们培养成才。”

为了创办这个培训中心,她变卖了家中所有的财产。

看着空荡荡的家,和丈夫以及两个女儿,她欲言又止。

丈夫并没有多说什么,他只将变卖家产得到的5万元,放在了她的手中: “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我和女儿都会支持你的。”

她接过这笔钱,感谢自己能够遇到如此深明大义体贴理解自己的家人

为了不辜负丈夫与女儿的期望,她开始四处寻觅有潜力的好苗子,将自己多年来的所学倾囊相授。

孙楠、刘欢、苏红、解晓东、程琳等人都是出自她的门下。

她还为学生们找来了著名的男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央乐团独唱演员金铁霖。

而她做的这一切,从头至尾都没有收取过一分钱。

不仅如此,她甚至还在学生们有困难的时候,每月补贴他们45块钱的饭费。

许多学生都说:“她既是我们的老师,又像是我们的母亲,每日都为我们操碎了心。”

这其中她最为器重的徒弟,便是演唱了《渴望》的毛阿敏。

就连另一个徒弟那英,都曾多次当众“炮轰”老师: “偏心眼,把好的歌都给了毛阿敏。”

那英还说: “最坏的就是,让我试唱好了之后,再给毛阿敏。”

后来她听说了此事,并做了回应:“我从心底一直很看好那英,但是她唱的歌,一直没有毛阿敏入味、进戏。”

当然她也知道那英说这她“偏心眼”,并没什么恶意。

众所周知,那英的嘴一向都比脑子快,这一点那英自己也是非常认同的。

“她这个人啊,就是话多直爽。她有一副好嗓子,却配了个狗脑子。”

这是谷建芬对那英的评价。

虽说她最器重毛阿敏,但其实她同样非常疼爱那英。

说起她与那英相识,也算是一波三折。

在一个东北朋友的推荐下,她听到了那英的卡带。

可当时由于音响的质量不好,她也没有见到那英本人,不是很确定,于是就没再提这事。

后来那英去了北京参加比赛,她看过比赛后当即就决定考虑收下她,便叫那英第二天去自己的住处。

回到家一想,觉得那英的嗓音非常难碰,于是也不再犹豫直接将她带去了录音棚。

后来她写了一首《绿叶对根的情意》,令毛阿敏一唱成名,刘欢也曾在不同舞台演唱过这首歌。

那首《烛光里的妈妈》在毛阿敏的演唱下,不知感动了多少了人。

她还为长篇历史电视剧《三国演义》写了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给歌由杨洪基浑厚的嗓音演唱,唱尽了豪情与悲壮。

1997年,她专程为那英写了一首《青青世界》,令那英在春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至今为止,班上的学生都在感慨: “现在哪还会有这样的班啊。”

后来培训班解散了,她难得有了些悠闲的状态。

04、

2004年,一位朋友无意中的一句话,令她有了新的人生目标: “你看现在的孩子,都没有歌唱了。”

就这样,69岁的她开始为幼儿园和小学生创作系列歌曲《新学堂歌》。

该系列预定为50首,均由古诗歌为词铺写而成。

为了能够创作好该系列,她翻遍了唐朝的诗词,她会认真仔细的查看诗歌的韵是什么,如何才能唱出来更加朗朗上口。

那段时间她全神贯注,将全部的心神都投入在了歌曲的创作之上。

丈夫看在眼中,却是对她的身体充满了担忧。

2005年,当第一首《游子吟》写成后,在歌曲的录音现场,她一边听,眼泪一边落下。

那一刻,她知道自己放不下这件事了,她一定要努力的去写。

“要为孩子们留下歌曲,让他们在歌声中长大。”

此后她更是废寝忘食,平均3个月就学一首歌,一年下来就是4-5首。

写了一半后,前20首歌就被出版了,并在各个幼儿园和中小学中传唱起来。

见到孩子们喜欢,她更加地卖力起来。

每天都会写到凌晨3、4点,一写起来什么都顾不上,连饭也经常忘记吃。

眼看着她的头发迅速地白了起来,整个人肉眼可见的沧桑老去。

丈夫担心极了,劝说她:“写的差不多,就停一停,歇一歇。”

她总说:“知道了,我忙完就去歇。”

她总是习惯了丈夫在旁边的“唠叨”, 却从没想过,有一天,这样的唠叨会不再响起。

那是在她完成了前49首,就差最后一首歌时,发生的事情。

2016年,多年来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丈夫,因为心脏病发,突然离世了。

耳畔还回荡着丈夫:“差不多就停一停”的唠叨声。

再回头时,却早已没了丈夫的身影。

一时间,她无法接受这个打击,整日以泪洗面,痛苦极了。

这么多年,她将自己的精力全都用在了音乐之上,从未想过有一天一直默默在身后支持陪伴自己的丈夫,会突然离开自己。

然而厄运并没有结束,仅仅在丈夫离世8个月后,小女儿就因突发脑出血也离开了她 。

先是失去了丈夫,又接着失去女儿,已经80岁高龄的她,根本无法接受。

丈夫才刚刚下葬,她还没适应双人床上只剩下自己一个,就让她又白发人送黑发人。

一生经过诸多坎坷的她,这一次终于倒了下来。

她病了,情绪被抑郁的阴霾所笼罩,完成无法走出来。

她一个人经常坐在钢琴前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

手放在熟悉的琴键上却怎么都弹不成曲调。

她又拿出最后一首曲子,可之前想要写的东西却怎么都写不出来了。

手中的笔拿起又放下,眼神也越发空洞绝望。

那段时间,早已嫁为人妻的大女儿经常带着外孙外孙女来陪伴她。

还有她教过的徒弟们,也都闻讯纷纷赶来陪伴。

可无论谁来劝说,萦绕在她心头的悲伤总也无法拭去。

直到有一天,她在众人的陪伴下,出去散心。

“有种幸福叫放手,有种痛苦叫占有。”

这两句话,突兀地闯入了她的视线中,顿时犹如当头棒喝般,令她脑中一片清明。

她心想,这话说的不就是自己吗,为什么自己不去幸福的放手呢?

2017年,她将这两句话写进了最后一首歌里。

在舞台上,她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纯真的童声,将这话唱了出来,如同第一首歌一样,眼泪瞬间顺着脸颊滑落。

直到被音乐声包围的这一刻,她才终于感到了释怀。

她觉得人世间还有这么人陪伴着她,她很高兴,也很幸福了。

“这眼泪,是喜泪。”

她说:“有音乐陪伴着我,我一生绝对会很长久地走下去。”

这50首歌,她从70岁一直写到了82岁。

完成后,在全北京每一所中小学的每一个班级中,都配备了一版《新学堂歌》,歌声传遍了所有的中小学课堂。

后来,她又成立了“谷建芬音乐公益基金”,致力于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推动青少年的音乐教育发展。

她说:“我是用我老伴儿走后留下的钱来做这件事,我怕以后没有管这个事了。”

后来她坚持自己一个人居住,不肯搬去大女儿家也不肯找来保姆护工陪伴。

她一生坚韧一生要强。

但徒弟们都不放心她一个人,便纷纷隔三岔五地前来陪伴她。

每逢过年过节,她家里比以前还要热闹,有空的徒弟们都会来陪着她一起过。

尤其是毛阿敏和那英,更是比别的人跑地都勤。

毛阿敏曾在采访中说: “自己和老师的关系,情同母女。”

2021年的新春佳节时,她就是在那英苏红等人的陪伴中度过的。

之后毛阿敏还特意带了螃蟹去探望老师。

几个同门的师兄弟们亦是同桌吃饭,大家更是为了纪念而拍了几张照片。

照片中的她头发乌黑,满脸笑容丝毫不像是个八旬老人,依旧充满生机与活力。

而其他同桌吃饭的人也都非常地开心。

之后他们还一起为她庆祝生日,吃了长寿面,祝她能够一直长寿下去。

05、

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曾说:“真正的大师,一定是用他们全部的才华,在为一个民族的未来工作。”

如今已经88岁高龄的她,称得上一句“德才兼备”。

她凝聚了毕生的能量,全部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音乐,和自己所热爱的国家,为我们培养了一位位优秀的音乐人才。

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老艺术家。

祝愿她每日都能开心快乐,长寿安康。

标签:

推荐文章

X 关闭

X 关闭